2025年10月31日上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在卫岗校区主楼 205 举办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农业大学养猪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畜禽资源(猪)评价利用重点实验室(南京)/江苏省家畜遗传材料保存与创新利用中心联合承办,特邀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教授、动物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组主任Mario Calus 教授、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动物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组Richard P.M.A. Crooijmans 副教授分别作题为“Genomic prediction to support sustainable breeding goals(利用基因组预测支持可持续育种目标)” “Genomic analysis to understand adaptation of traditional ruminants(基因组分析以了解传统反刍动物的适应性)”的报告,进一步拓展了师生在动物育种前沿领域的视野。学院师生踊跃参加,现场交流热烈。


本次活动由动物科技学院黄瑞华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在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并对Mario Calus教授与Richard P.M.A. Crooijmans副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本次交流能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

讲座伊始,Calus教授以《利用基因组预测支持可持续育种目标》为题,系统阐述了基因组学如何应对现代畜牧业面临的挑战。作为动物育种与基因组学研究组主任,他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基因组预测技术,在提升动物生产效率的同时,兼顾饲料利用率、甲烷减排、动物福利与热耐受性等新兴性状的选育。他的报告为在复杂育种目标下,如何通过基因组工具创造更强大的选择压力指明了方向,展现了基因组学在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核心价值。
在随后进行的互动环节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争相举手,踊跃提问。一位同学首先提出了关于“甲烷减排”的问题,教授对这一问题表示了充分肯定,并结合国内外最新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随后,更多关于技术路径、未来趋势的提问接踵而至,教授均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思想的碰撞在此刻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Crooijmans副教授的报告《基因组分析以了解传统反刍动物的适应性》则带领听众深入了遗传多样性的世界。作为OPTIBOV等项目协调员,他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多样性解析、驯化历史和性状选择研究。报告中,他分享了如何利用基因组学工具揭示地方性传统牛种在特定环境压力下的进化与适应机制。这项研究不仅对全球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至关重要,也为挖掘蕴含在地方品种中的独特抗逆基因、培育未来适应性更强的畜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线索。
两场报告内容紧密衔接,从宏观的育种策略(Calus教授)到微观的遗传机理(Crooijmans副教授),为师生构建了从理论探索到技术应用的完整知识图谱。在问答环节,参会师生就基因组选择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瓶颈、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策略等话题,与两位教授展开了深入探讨。

最后,黄瑞华教授对本次学术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再次感谢两位教授带来的精彩报告,并指出,两位的研究从不同维度展示了基因组学的强大力量,其对推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未来,学院将在黄瑞华教授等学者的积极推动下,继续搭建高水平对话平台,汲取国际前沿智慧,推动我国动物育种科研与产业实践的创新发展。
【编辑:靳俪雅 校对:何青芬 审核:汪浩】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