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由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动物医学院党委联合开展的“新时代南农精神”大讨论暨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活动在图书馆6楼演播厅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动物西迁”主人翁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王酉亭之子王德先生一同分享王酉亭先生的事迹,并与大家进行座谈交流。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等教师和学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座谈开始,王德先生首先做题为“我的父亲王酉亭与动物西迁”的主题报告,介绍了父亲王酉亭和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概况。王酉亭从1932到1952年在原国立中央大学任职,先后担任农学院教师等职,当时的农学院在全国农学院中规模最大、教科研水平最先进,有超过一千头优良畜禽用于教学科研与生产养殖。
谈及父亲王酉亭带领动物西迁的过程,王德说,西迁前夕,校长罗家伦曾想过放弃这一批牲畜,但王酉亭和畜牧场的职工一致决定必须把没能迁移的动物送到重庆。1937年12月9日,日军已经开始进攻南京城,“动物大军”从丁家桥出发,到达下关江边上船,用了一整夜横渡长江。为了尽快远离战场,西迁队伍丝毫不敢耽误。行进路上困难重重,全队昼夜兼程,只在深夜就地合衣休息片刻。牲畜家禽所需饲料数量巨大,队伍行进速度缓慢,不时有牲畜发病、死亡,在山区不时有狼侵袭。王德讲述了王酉亭的队伍曾遭到当地土匪强盗的劫掠、受到共产党游击队护送的故事。王酉亭的队伍多次化险为夷,却也遭遇了日军的空袭,损失惨重。队伍不得不改变路线,耗时一年抵达湖北宜昌,幸运地受到民生集团总经理卢作孚的帮助,在宜昌乘上轮船,顺利抵达重庆。抵达重庆时,王酉亭从南京带出来的16名员工只剩下了12名。“动物大军”的抵达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罗家伦与王酉亭先生彻夜长谈,将王酉亭视为“中大的有功之臣”,而“动物大军”的故事传为美谈,引起了强烈震动。
精神不死,国祚永存!这一场动物西迁,保护了教学科研和畜禽改良的稀缺物种,为中国农业教育的重建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展现了南农人抗日爱国的民族气节、攻坚克难的坚毅精神;更激励着新时代南农人力学勇毅、教育兴国,不负前辈所托。
接下来图书馆(文化遗产部)党总支书记朱世桂老师向王德先生赠送《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1902-2022》三卷本图书。朱世桂指出,动物西迁保存了当时学术与文化的命脉,是南农校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南京农业大学发展史1902-2022》三卷本图书记录了一代代南农人的诚朴勤仁的印记,是南农精神的匠心之作。
赠送图书后,王德先生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了现场互动。图书馆(文化遗产部)李冰老师对王酉亭等人的西迁壮举和西迁精神表达了敬佩之情,并提出了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践行南农精神的问题;动物科技学院“重走西迁路,重寻红色迹”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温宇博同学与《动物西迁》话剧演员吕子阳同学提出了新时代南农精神在继承动物西迁精神的基础上,在学生群体中可以有哪些新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应该如何鼓励和引导师生们在日常中践行这种精神?王德先生对其一一作出了生动解答。
座谈结束后,嘉宾、领导、同学们上台合影留念。
【编者按】一代代南农人以“农”为本,坚守“诚朴勤仁”的品格,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留下了太多令人动容的“南农故事”。在奋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新时代南农精神应该是既是传承又有创新,既有“躬耕教育,以文化人,以农育人”的教育家精神,又有“胸怀天下、科技报国、强农兴国”的科学家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南农人,希望我们把南农精神融入工作生活当中,担负起服务国家需要的使命,书写新时代强农兴农的新篇章。
【编辑:邵传东 校对:邵传东 审核:汪浩】